1.一种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包括雨水排水口结构(1)、透水人行道结构(2)以及城市蓄水海绵体(3),所述雨水排水口结构(1)包括设置有雨篦子(4)的集水井(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水井(5)内设置有上部带进水孔(6)的溢流排水管(7),所述溢流排水管(7)与市政雨水排水系统(8)连接,在所述集水井(5)上设置的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通过设置在透水人行道结构(2)内的排水管(10)与城市蓄水海绵体(3)连接,所述透水人行道结构(2)内底部设置有人行道渗管(11),在所述人行道渗管(1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且在所述人行道渗管(11)外周包覆有渗水土工布,渗透至人行道渗管(11)内的水由人行道渗管(11)引至道路红线)内,在所述城市蓄水海绵体(3)内设置有溢流管(13),所述溢流管(13)上溢流口的水平位置高度与溢流排水管(7)的上端面位置等高且高于集水井(5)上出水口(9)的水平高度,所述溢流管(13)的溢流口与附近水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蓄水海绵体(3)由上至下依次为蓄水层(3a)、种植土层(3b)、中粗砂层(3c)、砾石层(3d)以及原土层(3e),在所述砾石层(3d)内设置有至少一根海绵体渗管(12),在所述海绵体渗管(12)外周包覆有渗水土工布,所述海绵体渗管(12)接入雨水支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粗砂层(3c)中砂粒直径为3.5~5mm,所述砾石层(3d)中石粒直径为20~30mm,且孔隙率为35%~45%,在所述中粗砂层(3c)与砾石层(3d)之间设置有渗水土工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人行道结构(2)由上至下依次为预制砼铺装板(2a)、粗砂层(2b)lehu乐虎,、透水混凝土层(2c)、再生骨料层(2d)以及级配碎石层(2e),所述预制砼铺装板(2a)设置的板缝内填充石英砂,在所述级配碎石层(2e)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14),在所述粗砂层(2b)与透水混凝土层(2c)之间设置有渗水土工布层(2f),所述人行道渗管(11)设置在级配碎石层(2e)内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渗管(11)沿人行道长度方向且紧靠电力浅沟(15)纵向布置,所述级配碎石层(2e)的底部向电力浅沟(15)一侧形成一定倾斜度,在所述城市蓄水海绵体(3)附近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渗管(18),纵向布置的人行道渗管(11)通过横穿电力浅沟(15)并接出道路红线所述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人行道结构(2)靠近车行道的端部设置有路缘石(16),在所述路缘石(16)内设置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端面的引水通路(17),所述引水通路(17)由靠近车行道的外侧向靠近人行道的内侧向下倾斜,所述路缘石(16)外侧的引水通路(17)进口与路面齐平lehu乐虎,,所述路缘石(16)内的引水通路(17)用于将聚集在车行道边缘的水引入至透水人行道结构(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0)设置在透水人行道结构(2)内表层,且沿人行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排水管(10)与车行道边缘的雨水排水口结构(1)连接,所述排水管(10)通过横穿人行道的表层渗管(19)与城市蓄水海绵体(3)连通,所述集水井(5)内的溢流排水管(7)呈竖向设置,所述溢流排水管(7)下端与排水管路(20)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的独立结构,所述溢流排水管(7)外周与集水井(5)内壁之间形成集水环隙(21),所述集水环隙(21)底部为封闭结构,所述集水环隙(21)上部与集水井(5)上设置的出水口(9)连通,在所述溢流排水管(7)上端设置有若干进水孔(6),所述集水环隙(21)通过进水孔(6)与溢流排水管(7)连通,所述溢流排水管(7)上进水孔(6)设置的位置高于集水井(5)上出水口(9)的位置,lehu乐虎游戏官网,所述集水环隙(21)内的雨水先由集水井(5)上设置的出水口(9)排至城市蓄水海绵体(3)lehu乐虎,,当蓄水海绵体无法蓄水,使集水环隙(21)内聚集的雨水液面高度达到溢流排水管(7)上进水孔(6)处时,雨水便由设有进水孔(6)的溢流排水管(7)排入至市政雨水排水系统(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9)沿集水井(5)的径向设置,所述集水井(5)上的出水口(9)通过排水管(10)与城市蓄水海绵体(3)连接,所述集水井(5)上径向设置的出水口(9)的最高端位置高于溢流管(13)上溢流口的水平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进水孔(6)均匀设置在溢流排水管(7)的上端外周面,所述进水孔(6)呈长条孔且沿溢流排水管(7)的轴向布置,所述进水孔(6)开口的最低端位置高于集水井(5)上径向设置的出水口(9)的最低端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排水管(7)的上端面为封闭结构,lehu乐虎游戏官网,由雨篦子(4)进入的雨水直接聚集在集水环隙(21)内,所述集水环隙(21)内聚集的雨水液面优先达到集水井(5)的出水口(9)处排出,lehu乐虎游戏官网,若聚集的水量过大,蓄水海绵体无法吸纳,导致集水环隙(21)内雨水液面继续上升聚集达到溢流排水管(7)的进水孔(6)时,雨水由溢流排水管(7)排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包括雨水排水口结构、透水人行道结构以及城市蓄水海绵体,雨水排水口结构包括设置有雨篦子的集水井,在集水井内设置有上部带进水孔的溢流排水管,在集水井上设置的出水口,出水口与城市蓄水海绵体连接,透水人行道结构内底部设置有人行道渗管,在城市蓄水海绵体内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上溢流口的水平位置高度与溢流排水管的上端面位置等高且高于集水井上出水口的水平高度。本实用新型能提高城市蓄水海绵体利用率,并在城市蓄水海绵体达到最大蓄水能力后,雨水会通过溢流排水管排入至市政雨水排水系统,而且通过城市蓄水海绵体内溢流的水平位置设计,能够提高城市蓄、排水能力,降低市政排水压力。